《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转载请注明来源:森趣阁senquge.com

在浩瀚无垠的印度洋上,不论是陆地,还是岛屿,到处都分布着齐国人的海军基地或者殖民据点,要么就是被齐国人所控制的傀儡国家或地方军阀。

从丰盈富庶的汉洲大陆,到人口众多遍布财富的印度,从再次“复兴”的波斯萨法维帝国,到炎热干燥的阿拉伯半岛,从狭长而又繁盛的红海黄金水道,到神秘而又古老的非洲大陆,齐国的赤色黄龙旗无不高高飘扬在它们的上空,宣示着齐国人的赫赫威势。

曾经为东印度群岛政治和商贸中心的荷属巴达维亚已在十余年前,被荷兰人恭顺而又谦卑地移交给齐国人;雄霸北大西洋的英格兰王国更是早在五十多年前,在齐国强大的武力威慑下,完全放弃了他们在印度的贸易商站,顺服地融入齐国所主导的印度洋经济圈。

更为弱势的葡萄牙人,在齐国步步紧逼之下,陆续放弃了葡属果阿、第乌,以及位于非洲南端的葡属莫桑比克和葡属安哥拉,几乎成就了齐国人的印度洋帝国。

嗯,之所以是用“几乎”这个词语,而非是“完全”这个肯定的词语,盖因,在印度洋地区,仍有几处非齐国人所控制的欧洲殖民据点仍旧顽强地存在着,从而打破了齐国人欲图将势力完全覆盖至整个印度洋野心。

没错,法属波旁岛(即留尼旺)、多凡堡和塔马塔夫就是齐国欲成就印度洋帝国最显眼的三处“疥疮”,使得整个印度洋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色调”,让齐国人颇为遗憾。

其实,早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齐国在加入了英、荷、奥、葡等反波旁联盟一方,向法、西两国宣战,首次介入欧洲大陆事务,本来可以趁势拔除法国于印度洋地区这三处殖民据点。

但齐国人却并没有这么做,甚至都没跟法国军队发生正面冲突,他们反而在战争期间跟法国人眉来眼去,并通过海上不断给路易十四的军队偷偷输送战争物资,为法国单挑整个欧洲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结果就是,齐国在战后获得了路易十四信任和好感,拿到了原本属于尼德兰人的市场,还从西班牙王国身上撕下几块肥美的鲜肉。

同时,齐国也通过这场欧洲大战,向交战双方大肆倾销本国商品,经济的触角愈发深入欧洲大陆,齐国也籍此开始介入欧陆事务,其影响力也逐渐开始扩展。

可能,在齐国人眼里,法国人在海陵岛所建立的多凡堡和塔马塔夫,以及那个波旁岛实力都太过弱小,并不会对齐国的印度洋战略构成威胁。

1604年,法国人开始侵入波旁岛,建立殖民据点。到了1642年,法国东印度公司宣布该岛为其殖民领地,随后未几年便正式命名此岛为波旁岛。

而位于海陵岛东南方向的多凡堡也于1642年为法国东印度公司所建立,六年后,又在海陵岛东部沿海地区,开辟了塔马塔夫殖民据点。

可以说,法国人在印度洋地区的殖民历史不仅要早于荷兰人(荷属毛里求斯岛建立于1598年,但并未展开移民拓殖,而且在1652年开普敦殖民地建立后,该岛一度遭到荷兰人的废弃),更是比晚到的齐国人早了十五年(齐国于南非地区第一块殖民据点昌宁建立时间为1657年),妥妥的殖民先驱者。

但是,法国人殖民却有一个坏习惯,虽然在很多地方都是赶了个大早,但其后往往会在所占据的殖民领地出现投入乏力现象,不论是殖民据点的人口,还是其自身的造血能力,比起英、齐两国而言,简直弱爆了。

比如,法国北美殖民领地新法兰西,尼玛的发展了一百多年,偌大的一片殖民地人口才不过五六万人,经济类型也以皮毛为主,而临近的英属北美殖民领地,仅马萨诸塞一地,就拥有人口数量达二十多万,有造船、冶炼、酿酒、木材加工等诸多经济产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而位于印度洋地区的法属殖民领地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虽然法国人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通过经常往来三地的齐国商人观察和探听(是的,齐国商人有时候就是兼职的间谍),大概也能了解到法国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波旁岛大概有七百到八百人(受齐国刺激,人口数量要多于原历史时空),主要分布在岛屿南北两端的堡垒据点中;多凡堡人口仅有四百人左右,仅在沿海一处岬角建立了座堡垒,而且建筑材料也以木头混杂着少量砖石为主;至于塔马塔夫,人口更少,应该不超过三百人,仅有一座简陋的木质堡寨。

就算法国人通过传教和经济诱惑,控制了一些地方土着部落,但实力应该是相当有限,能动员的武力最多不会超过一千人。

而齐属海陵总督区有多少人口呢

三万五千多人!

当然,齐法双方在海陵岛上具有如此大的差距,除了汉洲本土距离该岛比较近,可以更为便捷的移民拓殖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齐国所占据的西海岸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温热干爽,不至于引发大规模的热带传染疾病,使得齐国在殖民过程中人口损失率不是那么大。

反观法属多凡堡和塔马塔夫,则位于海陵岛东海岸,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植物和森林。这就使得法国殖民据点各种热带疾病频发,人口死亡率畸高,波旁岛的情况也基本类似。这就造成法国移民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遇到稍微大的瘟疫或者热带急性传染病,就能一波将所有法国移民带走。

你说,就凭双方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法国人哪来的勇气跟我们齐国人争夺海陵岛的控制权

是梁静茹吗

在泰平十九年(1723年),齐国政府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协商转让接收位于印度洋和东印度群岛所有荷属殖民地时,曾经也向法国政府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希望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购买法属波旁岛和法属马达加斯加领地。

但是,齐国人的请求却遭到法国政府的拒绝,坚持要将这三处印度洋领地置于法国统治之下。

是时,法王路易十五刚刚年满十三岁,被巴黎高等法院宣告成年,结束摄政,由奥尔良公爵就任首相。但此君首相位置还未坐多久,便于1723年12月病逝,还没来得及就齐国提出的要求做出任何回应。

随后,刚刚上台的波旁公爵担心海外王国领地的失去,会大大折损他的威信,遂回绝了齐国人“购地”要求,继续保有法国的印度洋殖民领地。

被傲慢的法国人削了面子,齐国政府很是不爽,立即指示海外殖民事务部和对外经济贸易部设法将法国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在1719年与塞内加尔公司、中国公司等合并,更名为法国印度公司)排挤出印度洋地区,砸了他们的饭碗。

在这种情势下,法国印度公司很快便无力维持东方贸易,经营状况也是愈发艰难,最终于1725宣布解散(在原有时空,该公司在1769年解散),所属印度洋领地并入王室。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在东京当报恩狐狸》《仗剑独行斩鬼神》《变身齐天大圣,觉醒七十二变》《男主怀了我的崽》《灵境行者》《全民求生,但我血条不见了》《山海提灯》《爱发微博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噩梦使徒

重庆老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森趣阁sen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
重生美人手册

重生美人手册

谷扇
她在花骨朵般的年华不小心就挂了,挂便挂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她的好父亲逆天改命,她又活过来了,人生境遇真是爽歪歪!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偏要做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勇猛的女汉子也有柔软的一面,梦想着有男子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不管是阿猫阿狗,她都嫁了。不曾想梦想变成现实,她掷下豪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乱世中血腥杀戮的故事在男女互诉衷肠中渐行渐远,多了三分柔情、七分缱绻。(本文甜宠,男强女强,联
历史 连载 47万字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历史 连载 42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历史 连载 118万字
太子妃养成手册

太子妃养成手册

柳绪琬
晋江vip2017-10-27完结总书评数155当前被收藏数1453傅采蘩家遇不幸,被淑妃娘娘接入宫中。本想好好养大,给一岁的小儿子做媳妇,哪料到长大后却被大儿子给截了胡。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太子哥哥欺负我。当日,太子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公主姐姐抢走了我的漂亮裙子。当日,公主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先生布置的功课好难。赵恪嗯,那三哥哥帮你写。没有什么是三哥哥搞不定的,除了一个太子之位。直到有一天
历史 连载 32万字
黜龙

黜龙

榴弹怕水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历史 连载 50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