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尴尬笑笑,道:“其实孙儿也不太明白什么是股票,不过这股票其实和大明宝钞一样,只是一张纸。”

朱元璋道:“胡闹!老十五这是想干什么!想造反吗?”

无怪朱元璋生气,他以为朱植这是在变相印发新的货币。

朱允炆忙道:“皇爷爷息怒,怪孙儿没有说清楚,十五叔发的这个东南商会的股票,是不能当钱使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别人都是傻子?拿真金白银去买那一张纸?笑话!”

朱允炆道:“孙儿听说,这股票的价格,是随着东南商会的经营定价的,若是商会发展的好,那这股票的价格就会上涨,若是商会的经营不好,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

朱元璋呵呵笑道:“这倒是奇了怪了,股票又不是商会股份,商会经营的好赚了钱,跟股票有什么关系?”

朱允炆讪讪道:“皇爷爷请恕孙儿愚钝,孙儿也没有看明白这股票和商会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朱元璋没有再纠缠这一件事,又回道之前的话题,道:“刚刚你说福建的宝钞价格高与商会存在关系,这是怎么一回事?”

朱允炆道:“目前,泉州府可以说已经控制了福建的经济,所以福建大多数的有钱人,都在泉州府有住所,因为福建有东南商会,商会有发行的股份和股票,所以泉州府有大量的宝钞都用来购买了这些股份和股票,这就造成了泉州府或者说福建的宝钞数量少了,俗语说物以稀为贵,大明宝钞少了,那么宝钞的价格便上涨了。”

朱元璋沉思片刻,道:“不对吧?”

朱允炆疑惑道:“皇爷爷,有什么不对?”

朱元璋道:“咱且问你,老十五拿这些卖了股份和股票的钱都用来做了什么?”

被这么一问,朱允炆突然也看出了自己刚刚话中的漏洞,他在心里暗骂了一句齐泰,毕竟这话就是齐泰教他说的。

但朱元璋的问话他也不得不答。

“回皇爷爷,十五叔得来的钱财,都用来给工匠发俸禄,整修泉州城,和收购甘蔗和各种物资,还有购买移民所用。”

朱元璋道:“这么算下来,老十五的钱都花出去了,其实宝钞并没有减少,是吧。”

朱允炆心内已经汗流浃背,他碜这牙道:“刚刚孙儿想的不对,还请皇爷爷责罚。”

朱元璋没有发脾气,而是叹了口气,道:“老十五还是有些本事的,以前咱倒是小瞧他了。”

朱允炆赶紧道:“皇爷爷,商会股票和大明宝钞的事情,事关重大,而十五叔似乎对此一道颇有天赋,皇爷爷不如请十三叔再来京城一趟,让他方面详细说明福建之事,孙儿也想和十五叔请教学习一下。”

朱元璋捋了捋下巴上的短须,道:“老十五刚回福建还没多久,这么快就把他再召来……也罢,一会咱就下一道旨,让老十五再回京一趟,老十五这人,奏疏写的云里雾里的,说的也都是看起来有道理的废话,若是再以急递沟通,他保准也放不出什么好屁,把他召进宫当面说话,也不怕他再整些云山雾罩的信来,不过乖孙儿,你回去以后也要好好准备一下,有哪些不清楚,要问什么话,都要明明白白的提前记好,若是等老十五回来,而你又问不出关键的东西,那他这一趟可就白来了。从福建到南京,来回一趟可不容易。”

朱允炆道:“皇爷爷放心,孙儿一定会问清楚东南商会之事,还有它和宝钞的关系。”

朱元璋点点头,他对朱允炆这一套知错就改的态度很是满意,随后又问起另外一件事,道:“听说有几个藩王正在和老十五做俘虏买卖?”

朱允炆道:“此事孙儿也有所耳闻,但其中的内情,孙儿知之不详。”

因为藩王们都是利用商人来交易,并没有把这件事摆在明面上,所以也没有把柄可抓,别人问起来,就是商人出售奴仆,而朱植购买奴仆移民东番在大明已经不是新鲜事,况且大明核心地区的田地也不多,能分出人口减少土地压力,这也是朱元璋乐见其成的,更何况朱植全是自己花钱,来开发南方,对此朱元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若是人数不多的话,此事就不必管了。”朱元璋金口一开,为此事定下了调子。

北方的藩王,也不过是拿点俘虏换香皂香水白糖白酒,对大明并没有什么危害,反而还能往东番移民,朱元璋这才不会管这件事。

朱允炆马上附和道:“皇爷爷英明。”

朱植对此事完全不知情,当他正准备前往工坊去转转

时,张浩海急匆匆的过来道:“殿下,陛下刚刚传过来的急递。”

朱植好奇道:“什么事?”

张浩海道:“陛下急召殿下回京。”

“快把急递拿过来,本王看看。”

朱植接过急递,看着上面的内容,心里不由暗骂:好你个朱允炆,一点点屁事解决不了,还让我他喵的往南京跑!

这封急递的确是朱元璋写的,不过他并未说是自己让朱植回京城的,而是说是朱允炆想要问询关于股票和宝钞的事情,由于此事复杂,用信件交流会特别的慢,而禁钱之策却是拖不了了,所以才会让朱植来京城一趟,当面交谈,信中言明,只他一人来便可,不用让郭素和朱贵炯再奔波一趟了。

张浩海见朱植面色不好,不仅问道:“殿下,你没事吧?”

朱植叹口气道:“你这就准备船,在本王离开的这一段时间,王府大大小小的事情,全由你和蔚长史做主,遇到拿不定主意的,可以把此事告知王妃,由王妃做主。”

张浩海自是允诺,随后便下去准备启程事宜。

朱植也不去工坊了,重新坐回椅子,拿出随身笔记本,开始记录自己回京城时,该讲的话。

那些话该说,那些话不该说,朱植需要仔细斟酌,同时他还要在回答问题时,把一些难题重新抛回给朱元璋和朱允炆。

他不是大明皇帝,所以他不会帮朱元璋和朱允炆解决问题,甚至他还会加剧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反正要为此事头疼的不是他。

朱元璋捋了捋下巴上的短须,道:“老十五刚回福建还没多久,这么快就把他再召来……也罢,一会咱就下一道旨,让老十五再回京一趟,老十五这人,奏疏写的云里雾里的,说的也都是看起来有道理的废话,若是再以急递沟通,他保准也放不出什么好屁,把他召进宫当面说话,也不怕他再整些云山雾罩的信来,不过乖孙儿,你回去以后也要好好准备一下,有哪些不清楚,要问什么话,都要明明白白的提前记好,若是等老十五回来,而你又问不出关键的东西,那他这一趟可就白来了。从福建到南京,来回一趟可不容易。”

朱允炆道:“皇爷爷放心,孙儿一定会问清楚东南商会之事,还有它和宝钞的关系。”

朱元璋点点头,他对朱允炆这一套知错就改的态度很是满意,随后又问起另外一件事,道:“听说有几个藩王正在和老十五做俘虏买卖?”

朱允炆道:“此事孙儿也有所耳闻,但其中的内情,孙儿知之不详。”

因为藩王们都是利用商人来交易,并没有把这件事摆在明面上,所以也没有把柄可抓,别人问起来,就是商人出售奴仆,而朱植购买奴仆移民东番在大明已经不是新鲜事,况且大明核心地区的田地也不多,能分出人口减少土地压力,这也是朱元璋乐见其成的,更何况朱植全是自己花钱,来开发南方,对此朱元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若是人数不多的话,此事就不必管了。”朱元璋金口一开,为此事定下了调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两晋》诗中所写的那般:“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西晋得国不正,犯了太多错误,继承了东汉、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到了晋末,已经积重难返,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但是“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自作孽,不可活。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他所能做的是——先活下来。
历史 连载 374万字
黜龙

黜龙

榴弹怕水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历史 连载 497万字
蝉动

蝉动

江苏棹子
私家侦探左重回到过去,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外号笑面虎,擅长背后一刀,精通玉座金佛原理,斯蒂庞克定式。
历史 连载 613万字
秦吏

秦吏

七月新番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
历史 连载 527万字
大将

大将

红色十月
他来自当今,却回到了过去,他十八岁参军开始了他戎马一生,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上将,从远征域外到横马东南亚。他“故土未复,军人之耻”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他要亲手打造自己心中的山河,马蹋之处皆为国土。
历史 连载 519万字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历史 连载 42万字